叶小军 (2016年12月31日)
曹德旺到美国投资建厂了!
海外投资本就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家常便饭,但曹德旺的投资不一样,他是“逃”出去的——为了逃避国内过重的运营成本。
曹德旺的“逃跑”引起了吃瓜群众的哗然,网上对中国企业税负、土地成本、人力成本等各方面的吐槽一浪高过一浪,乍一看似乎企业都过不下去了,资本外逃的浪潮就要来了,于是,“别让曹德旺们跑了”的文章开始甚嚣尘上。然而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,投资美国的同时,曹德旺在天津、苏州等地的项目都在上马,而且曹德旺对李嘉诚的撤资一直耿耿于怀,认为企业家“应该与祖国共存亡”。这哪里是外逃的节奏?
曹德旺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,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。他在此次投资中的确谈到了中国经济带有普遍意义的一些问题,被网民断章取义成资本外逃的理由了,这不是他的初衷,他更希望政府和社会来共同思考这些问题。尽管杂音很大,但曹德旺仍然看到了他想要的回应:12月22日,人民日报刊发时评《中国经济容得下企业家讲问题》,认为企业家敢于提出问题,正说明对中国经济仍然葆有信心;而增强信心靠的又不是唱高调,而在于推进改革的务实行动。
有句话叫“生不逢时”,曹德旺生的恰逢其时。在中国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,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;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候,政府不但容得下企业家讲问题,更有正视并解决好问题的勇气和决心。这正是曹德旺希望看到的,也是中国所有实业家所希望看到的。当前,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步入深水区,去产能、调结构、抓环保、促稳定,每一条都足以牵一发而动全身,更何况此次改革是没有顾此失彼的整体推进,难度可想而知。在这种阵痛的时候,李嘉诚“带了个坏头”,但曹德旺们信心犹在。曹德旺说真话、讲问题,能够帮助政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出正确的药房,两者都是大智慧。曹德旺对政府的信心促使他敢于站出来说真话——至少在这件事情上——他不是李嘉诚那样的“跑路”老板,而是胸怀祖国和人民的真正的民营企业家。曹德旺会成功的,中国经济也会成功的——至少,我们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:
人民日报不仅正视了曹德旺们对中国经济的贡献,正视了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,正视了吐槽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,同时也非常及时地给网民上了一课:中央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任何时候都不曾,将来也不会动摇。企业对外投资不能简单地解读为资本外逃,更多的其实是国际市场布局的需要,动不动给人贴标签反而会让市场预期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。
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。曹德旺的吐槽是理性的、深思熟虑的,他为中国经济的深层改革点亮了一座灯塔,人民时评所做的,就是给这座灯塔换上了功率更大的灯泡,不仅照出了存在的问题,更驱走了人民和企业家心中的阴霾。改革不只是政府的事,也是曹德旺们的事,是曹德旺们的责任和福祉,我们坚信,有了他们的积极参与,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