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宣传统战部网站!

学习园地

城市规划不是搭积木

作者: 时间:2016-11-30 点击数:

叶小军 (2016年11月30日)

大拆大建的口子还没有收紧,浙江嵊州刚建好的安置房却面临新的拆迁。三个村,1820人,695户村民,五年前因拆迁被安置至此,很多人住进去才几个月,但显然安置房并不打算让他们安居。

这让人想起了湖北武汉的沌阳高架桥,总投资3.65亿元,武汉“九五”重点工程,服役16年被拆:为了“配合东风大道快速通道的改造”。还有广州文化名片陈家祠,耗资8亿,建成4年被拆:为了修地铁。再往小的方面来说,在城市日常管理中,很多道路一年内就要被挖开好多次,每次处理一个问题,甚至还要留点尾巴等下次再挖再处理。不得不说,这些人还真是会创造就业。

数年前有专家做过这样的计算:按照“十一五”期间的建筑拆建比折算,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约为4.6亿平方米,如果建筑使用寿命由设计的50年降为实际使用的25年,按1000元/㎡计算,“十二五”期间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浪费4600亿元。如果这笔钱用来脱贫致富,估计今日之中国早就在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闲庭信步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过去的短命建筑往往与豆腐渣工程有关,但最近十年被拆的大多不是因为质量问题,仅仅是规划调整了,不再需要了——说好的“城市总体规划、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”呢?说好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呢?树倒是栽了,凉快没见着,为砍树倒是忙得不亦乐乎。

国家2007年就颁布了《城乡规划法》,2013年《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》又进一步明确要求“注重考核发展思路、发展规划的连续性”、“注意识别和制止‘形象工程’‘政绩工程’”。紧随其后,2014年国家又紧急叫停了663个“形象工程”、“政绩工程”。浙江嵊州显然并非个案,仅从见诸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就足够耸人听闻。

以前有个相声,说“等咱有钱了,买两碗豆浆,喝一碗,倒一碗”,说的是一种小农思想。但地方财政也好,国库资金也罢,这些都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,如此肆意挥霍,不只是坑爹坑前任,更是在“吃子孙饭”。

规划随意调整在先,调整后明知这些在建的安置房都要拆,却还放任村民继续建设。这不只是简单的行政乱作为和不作为,更是赤裸裸的职务犯罪,说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反四风的高压态势仍然没能让某些人警醒。

城市规划不是搭积木,想搭就搭,想改就改,想拆就拆。领导干部本该一任接着一任干,承上启下为民谋利,但很多人却是“新官不理旧账”,为私利谋政绩,大发拆建的横财,大断百姓的后路,缺少对权力的敬畏、对人民的敬畏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。嵊州村民都能认识到浪费国家的钱是造孽,缘何地方领导认识不到呢?反过来说,如果问责、追责的机制落到实处了,他们还会如此轻率嚣张吗?